找回密碼
 立即註冊
搜索
熱搜: 活動 交友 discuz
查看: 85|回復: 0

現有基本結的謬誤

[複製鏈接]

84

主題

17

回帖

416

積分

管理員

積分
416
發表於 2025-8-30 21:11:22 | 顯示全部樓層 |閱讀模式
一九九七年以前,陳夏生定義十三個基本結,開始就讓大家一頭霧水,吉祥結明確是應用結,為什麼列為基本結?攀緣結是單結綱雙單結目的變化結,為什麼可以入列?團錦結本來就是酢漿草結的變化。如果說團錦結算基本結,因為團錦結是酢漿草結進二套變化,那麼進三套的菊花結、進四套的蓮花結,也應該比照入列。
  
牡丹絡和梅花絡
後來她在《中國結3》強行添加星辰結,成為第十四號基本結,就讓人更不懂了。按《陳夏生的中國結》敘述︰「星辰結...結形與編法都與團錦結相似,由五個耳圈穿包成的基本結...結體線路的變化,耳翼的多寡與圍繞的方式變化之多,與團錦結相同。」再看《中國結3》八九頁︰「星辰結的基本編法,原則上是用耳圈一包一穿的方式編成。」所以星辰結只是團錦結改一個動作,在她的中國結理論,當然屬於牡丹絡的變化,憑什麼稱為第十四號基本結?
她的基本結定義在哪?筆者問過一些資深織結者,基本結如何認定?很遺憾的是沒有一個人能說得出來,事實上應該說不可能有人知道。所以陳夏生制定的十四個基本結,根本沒有學理章法,只有一個規則,那就是她說是基本結,就一定是基本結,她沒說是就絕對不能算是基本結。再看看下面的論證,有哪些她制定的基本結,違反系統結構學理論證。
雙錢結︰列名基本結沒有爭議,但名稱應該改回同心絡和雙線原型。
鈕扣結︰本來就是同心絡的錯變結,不應列名。
平結︰屬於單結綱,列名基本結沒有爭議,但應回歸無軸結構。
吉祥結︰是井字綱的應用絡子,最沒道理列名基本結。
卍字結︰屬於單結綱的變化,不應列名。
雙聯結︰屬於單結綱雙單結的變化,不應列名。
十字結︰列名基本結沒有爭議,應該回歸雙線的原型,以及更換較合理的井字結名稱。
團錦結︰酢漿綱進二套變化,不應入列。
綬帶結︰雙線單股井字結,屬於井字結的變化,不應列入。
酢漿草結︰列名基本結沒有爭議。
盤長結︰列名基本結沒有爭議,但應該改回傳統玉房絡的名稱。
藻井結︰屬於單結綱雙單結的變化,不應列入。
攀緣結︰屬於單結綱雙單結的變化,不應入列。
星辰結︰酢漿綱進包目變化,不應入列。
只有五個結沒有爭議,請問陳夏生的基本結學理依據何在?為什麼她可以沒有學理的制定基本結?為了成就自己地位,不該列入基本結的結子,沒有章法的列了一大堆。一九九六年譚蓬竹發表的芸芸絡,到了二0一0年都堅持不承認是基本結,這種胸襟憑什麼是中國結第一人?心胸容不下他人,連編傳統繩飾的資格都沒有。因此,如果把團錦結定義為基本結,對於其他的結絡,也必須對等定義,例如︰進二套是牡丹絡、進三套是菊花絡、進四套是蓮花絡、進包套的是梅花絡。這些全部都要列入基本結的項目,如此初學者才不會連基本結是什麼都不清楚。
一九八0年十一月官方出刊的《光華雜誌》【古典中再創新意︰陳夏生的編結藝術】,裡面敘述了︰「陳夏生從王振楷那裡學到第一個基本結...其後她又從漢聲雜誌姚孟嘉那裡學到八個基本結,自己再從古書、古物中研究撲索...由基本結創出新的結式,就如同一首動人的曲子,是由幾個基本音符譜成的一樣」。(以上敘述和實際情況有很大的出入,明顯是謊話造成的牛頭馬嘴混亂,詳參第八章【絡子在中華民國】,以及文建會出版的《陳夏生的中國結》)由她的敘述裡,可以看出三個問題。
首先,單一結子不能成飾品嗎?有誰用單音做樂曲?再者,她說基本結就和樂譜的音符一樣,是構成結體的基本元素。那麼吉祥絡是井字綱變化絡子,在樂理上來說,井字結是音符,吉祥絡就該是一個音樂小節,所以十三個或者十四個基本結根本不存在。其三,她向兩個老師學了至少九個結,自己再摸索出其他的結。查遍她的全部著述,沒有任何有關基本結的定義,也就是說,基本結只是她一廂情願的認定,完全沒有學理依據。
繩飾不存在元素基本結,只有構成繩飾的基礎結絡。指導老師應該把有獨立特色,且不能再簡化的結絡全部列出成為基礎結絡。老師只需要把最基礎形態的結絡傳授給初學者,再解說結絡的變化,讓初學者理解結絡的基礎和變化學理,而後再揉合自己的創意,編出表達自己思維的繩飾。這樣才能培養出優秀的繩藝師。不該讓學習者一直模仿老師的作品,而失掉個人獨立創造的能力,才可能把絡子推進藝術的層面。
筆者算是傳統繩飾界的唯一特例,介入傳統絡子傳授近三十年,非常不可思議的,筆者連一個作品都沒有,有的人認為筆者非常擅長編傳統繩飾,有的認為筆者一點都不會。原因是傳統絡子的學問,沒有人比筆者清楚,教人打絡子是世界第一,但從來沒有人看過筆者編繩飾。這是現在的中國結大師們不能理解的心態,沒有人不想表現自己的特長,沒有不爭名奪利的。
但,筆者寧可花近三十年教絡子,用超過八年時間寫書,而書裡的繩飾,全部是學生的心血作品,為的就是不想讓學生模仿筆者而喪失自己的創作能力。筆者堅持老祖宗的說法︰只有狀元學生,沒有狀元老師。在前面的章節已經提過,傳統繩飾有框架的限制,因此成為唯一的一元視覺藝術,這是絡子最優越的特性,但也是絡子最致命的缺點,更是絡子無可擺脫的根本問題。如果指導老師自己一直拼命創造新的繩飾,初學末進的新人,只能按照老師的飾品仿製,參照前人的作品繞線。造成這樣的情況,是不是又給學生額外加另一個框架?
不可否認這個現象,確實充斥在中國結的圈子裡。例如︰譚篷竹大師忘了自己早出生、早學習繩飾,多了很多創造作品機會,有一次她非常不滿的對筆者說︰「陳先生,你學生發表模仿我創造的結,不是絕對不可以,但總該註明是我創造的吧?」當時筆者真的直翻白眼無言以對,心想筆者學生未必知道自己仿了譚大師作品,因為她們未必是第一個仿編的人,可能張三仿了,她看到張三的繩飾跟著編,當然不知道無意中冒犯了譚大師。
但也不免聯想,筆者學生是新手,就算明知道是仿了大師的繩飾,那也值得大師興師問罪到筆者頭上?想想自己當老師是否稱職比較重要吧?而不是三天兩頭到處訴說人家仿了自己的心血,筆者認為自許是繩飾大師,不該心胸狹窄到和後進計較。確實按文化,理論教導學生才重要,誤人子弟事小,毀掉傳統文化才是千古罪人。說是大師桃李滿夭下,成材卻是無一人﹗整天把「我是譚老師」掛在嘴上,沒意識到自己成天在破壞傳統文化?如果不知道「老師」是人家的敬語,老是自稱自己譚老師,這樣的人有資格當老師嗎?指摘筆者學生仿編她的作品當下,譚蓬竹有沒捫心自問,她的【寶結】真的是她創造的?她怎不說自己昧著良心掠奪她恩師謝芸芸創造的芸芸絡?
做為繩藝先行者和指導老師︰最重要的責任不是創造新的繩飾作品,讓學生去拼命模仿。而是應該多研究新的基礎結絡、多研究結絡的變化、多傳授學理、少發表創作繩飾,讓學生可以放手發揮創意,老師只需要當顧問指導學生。文化傳承者該圖漢族傳統文化的千秋萬世,不能利用數千年漢族文化道統,來成就個人的名望,或者牟取個人的利益。我們都是短暫的漢文化過客,不可以用違反傳統文化的概念誤導學生,更不能用錯誤或者偏頗的理論誤導初學者,應該創造發表能讓後世學習者易懂、易學的知識,讓子孫可以按歷代累積的經驗發揮,創造漢族傳統絡子的文化藝術新面貌。

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| 立即註冊

本版積分規則

QQ|Archiver|手機版|小黑屋|龍結四海

GMT+8, 2025-10-5 02:17 , Processed in 0.018544 second(s), 19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
© 2001-2025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